首先,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紅外線,紅外線是頻率介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,是電磁波譜中頻率為0.3THz~400THz,對應真空中波長為1mm~750nm輻射的總稱,作為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,紅外線由英國科學家赫歇爾于1800年發現,又稱為紅外熱輻射,熱作用強。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,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,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。結果發現,位于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快。
因此得到結論:太陽光譜中,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,這就是紅外線,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介。紅外線的英文名是Infrared,其中的infra-意為意為“低于,在…下”。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頻率低于可見光線,頻率為 0.3THz~400THz,對應真空中波長為 1000μm~0.75μm。
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是一款利用紅外線來進行氣體分析的儀器,它的原理是根據待分析組分的濃度不同,所吸收的輻射能不同.剩下的輻射能使得檢測器里的溫度升高不同,動片薄膜兩邊所受的壓力不同,從而產生一個電容檢測器的電信號,如此以來,就可以間接測出出待分析組分的濃度。
隨著技術上的不斷改進,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已被廣泛應用于空氣行業,工業控制,工業煙氣排放監控,石油化工過程中的氣體檢測,空氣質量檢測,垃圾填埋場、污水處理廠、沼氣工程中沼氣含量檢測,工業流體焊接工藝中氣體的檢測。
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結構優勢在于:
1、儀器采用隔爆設計,全中文人機對話菜單,紅外遙控操作直觀方便;
2、儀器采用高性能嵌入式一體化TFT真彩顯示屏;
3、儀器采用非分散式紅外傳感器,壽命長、靈敏度高、響應速度快;
4、全中文菜單進行各項儀表參數的配置、標定、測試,歷史記錄、曲線可根據時間設定,選用遙控的方式進行快捷的操作。
1、設備檢查:在操作前,確保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。檢查所有部件、傳感器和連接線路是否完好無損。
2、安全操作:遵守所在工作環境的安全規定,并佩戴適當的防護設備,例如手套、護目鏡和防護面罩等。
3、校準與校驗:在每次使用前,對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進行校準和校驗,確保其準確性和穩定性。遵循設備制造商提供的校準程序和指南。
4、氣體樣品準備:準備待測試的氣體樣品,確保樣品干燥、純凈,并且符合測量要求。避免使用對設備有損害的化學物質。
5、適當選擇參數: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測量參數和設置,包括樣品流速、采樣時間和測量范圍等。確保選擇的參數與所需測試結果相匹配。
6、正確操作:按照設備操作手冊或使用說明正確操作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。了解設備的功能和操作流程,避免誤操作或不當使用。
7、數據記錄與處理:記錄所有測量結果和相關數據,并進行妥善處理。根據需要保存數據以備后續分析和比較。
8、設備維護與清潔:定期對多組份紅外氣體分析儀進行維護和清潔,保持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精確度。遵循設備制造商提供的維護指南和建議。
9、定期校驗和重新校準:在設備使用過程中,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進行定期校驗和重新校準,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


